走进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山连山,奋斗水连水,百年奔山水交织出一幅幅美丽的航新画卷。走进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征程扑面而来的同心绿意,让人心旷神怡。奋斗在这里,百年奔中蜂养殖产业的航新快速发展正在引领着勤劳的人们行进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食百花香蕊,征程汲草木精华,同心饮甘泉之水,奋斗酿至纯蜂蜜,百年奔这是航新高品质蜂蜜“背后的故事”。小小蜜蜂,征程正在让文成县农户的同心生活渐渐“甜蜜”起来。
文成县位于温州市西南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拥有多种珍稀植物,蜜源植物分布广,品种多,而且有时间差,能保证蜂蜜全年“产量在线”,是理想的优质蜜源地。
但就是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几十年前因为交通不便,山多地少,当地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很多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将年轻人留住,成了当务之急。
土蜂蜜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大众喜爱的产品。土蜂蜜也称中蜂蜜,即中华蜜蜂产的蜜。而中蜂蜜产自山区,蜜蜂自然放养,健康无污染,其成品富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2018年,文成县农业农村局把目光瞄准当地自然生态,制定了中蜂产业增收项目实施方案,给每个低收入农户赠送5箱中蜂,同时让有技能与经验的养蜂大户给予分阶段技术帮扶,鼓励大家一起养蜂谋发展。自此之后,农户们便纷纷开始了这项“甜蜜的事业”。
44岁的黄徐兵就是这项“甜蜜事业”中的一员。前不久,他开设的文成县宝哥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刘伯温”福地花香蜂蜜,同时获得了“2021年浙江特色伴手礼”和“2021年长三角特色伴手礼”荣誉称号。
黄徐兵第一次与蜜蜂结缘还是在1996年,之后便一直在外靠帮别人养蜂赚钱,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2015年,由于家里老人年龄越来越大,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黄徐兵跟家里人商量过后,决定回到文成县自己开一个养蜂合作社。“我本身有养蜂技术,再加上文成县自然环境特别适合养蜂,于是,我就决定在家乡养蜂,这样离家也近,能够照顾到家里。”黄徐兵谈到当初选择回家乡养蜂的原因时说道。
黄徐兵虽然有十几年的养蜂经验和技术,但在合作社开创初期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有时候为了守蜜蜂,他要连续几天住在养蜂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他的合作社已经从最初的几十箱蜜蜂发展到现在的2500多箱,收入比起之前在外打工翻了好几倍。“现在钱比之前赚得多了,还能陪在家人身边,虽然累一点,但很开心。”黄徐兵满脸笑容地说。
带着《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来到养蜂基地后,黄徐兵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拿出一块蜂巢,蜂蜜在阳光下透着晶莹的色泽,散发出甜蜜诱人的香味。记者注意到旁边一些蜂箱上写着“精准扶贫”四个大字,对此,黄徐兵解释道:“这些都是为结对的10户低收入农户准备的。”这些农户多半分布在文成县山边角落,黄徐兵把自己培育的蜜蜂送上门,教他们养殖技术。在蜜蜂越夏、越冬、繁殖期等关键时期,黄徐兵更是亲自上门传授分箱、割蜜等技术,为养殖户提供资源和技术上的支持。因为自己经历过苦日子,所以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乡亲们。
黄徐兵介绍自己养的蜜蜂。
像黄徐兵这样的合作社在文成县共有100多家,如今,很多农户过上了忙碌而殷实的幸福生活。目前,文成县中蜂总保有量达40560箱,年产量460吨,产值5520万元,产业发展带动文成县中蜂养殖户户均增收10万元。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幸福的起点。近年来,文成县利用独特的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等优势,围绕中蜂产业,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先后推出系列举措,成立中蜂产业联合体,实现产业增效,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拓展了山区群众就业和增收空间。还通过统一蜂种、蜂具、技术培训、订单解决产品销售等全方位帮扶形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从“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同时,维护了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了生态环境,延长了大农业的生态链,走出了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新路。
责任编辑:27
相关文章
- https://image11.m1905.cn/uploadfile/2024/0419/thumb_1_118_74_20240419101855539987.jpg|https://image12025-08-08
中国茶叶协会在杭州召开茶叶产品、绿茶、红茶保质期团体标准审查会议
六月二十三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杭州茶叶研究院召开了《茶叶产品保质期》、《绿茶保质期》和《红茶保质期》审查会。此次评审会邀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席兴军,四川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王云,南京农业2025-08-08-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风险隐患,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京源学校食堂开展监督检查。此次检查围绕学校采购的米、面、蛋、餐具、调味品等食品原料进行检查,督促学校食堂负责2025-08-08
中国首条大面积“发电玻璃”产线投产 应用于光伏建筑整体化,行业资讯
经过8年的研发,我国首条大面积“发电玻璃”生产线4月17日在成都市双流区投产。这条达到全部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可生产单片1.92平方米的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光伏组件。业界认为,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2025-08-08- https://image11.m1905.cn/uploadfile/2024/0422/thumb_1_118_74_20240422103746455489.jpg|https://image12025-08-08
- 日前,邢台市环保局沙河分局执法人员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处废旧厂房中存在2家乳化玻璃加工点、1家镀锌加工点、1家素板玻璃加工点和1家废旧塑料加工点违法生产,局党组立即筹备执法大队和17个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共2025-08-08
最新评论